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準備好面臨《影音新「視」代》了嗎?

中天新媒體事業處總監陳建勳,在2013年6月18日【YouTube Pulse新「視」代影音盛會】活動中分享,傳統電視台應該如何用新的商業模式擁抱新媒體,陳建勳針對了三個面向闡述:

1. 將影片放到網路上,會不會影響收視率?


我們清楚了解版權的問題,但顯然在媒體了解到侵權的網友其實無形間根本就是電視台的宣傳夥伴之後,並且在有版權的影片前置入廣告拆帳增加營收。可謂散佈影響力順帶獲利!

再來就是,所謂的多媒體平台(Media Platform)早就逐漸展露頭角了!根據市調單位「捷孚凱市場研究集團Gfk」(美國互動廣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的合作夥伴)的調查統計報告指出,美國傳統媒體(TV、廣播、新聞、雜誌)從2010年跳到2012年來看,皆呈現下滑的趨勢,或快或慢,可以從圖一明顯看出TV兩年下滑了長度最高的22秒,也難怪傳統媒體業者如此擔心及亟欲轉型了。從圖一也可以看到,網路及電玩使用時間都大幅增長,你說網路效應和遊戲產業能不夯嗎?

圖一:Daily Time Spent with Media According to US Consumers, 2010-2012

圖二可以看出美國數位媒體的占比,其中社群網路、E-mail、Online Video、Search功能、Online Game、Blog的使用時間,都有不小幅度的成長,其中又以Online Video使用延長14秒最久。而Online雜誌則小幅微幅成長,Online報紙持平,反倒是Online廣播小幅稍稍下跌,我想主要少有像TuneIn整合式的電台,又網路廣播常常連線錯誤是我覺得頭痛的地方。

圖二:Daily Time Spent with Digital Media According to US Consumers, 2010-2012

2. 電視台直播跟網路直播,思維有什麼不同?

摘要截錄:(陳建勳表示)在YouTube做直播節目時,用傳統媒體的思維,在休息時間安排了宣傳的廣告片段,當下馬上就有網友留言表達不滿,抱怨不能看到完整實況。所幸的是,製作單位馬上將節目切回現場,此舉也贏得網友當下正面的評價。
網路提供了選擇權,提供網友想要的,他們就會自己送上門,甚至免費當你的宣傳大使,用口耳轉發分享的模式替你宣傳。

我們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線上活動直播活動,像是Google I/O 20132013墾丁春浪音樂節第23屆流行音樂金曲獎(2012)等都是...

談到YouTube,在2012年3月也啟動了「YouTube 非營利計畫(YouTube Nonprofit Program)」,想要達到“Let's get the online billion to help the hungry billion.”(參考翻譯→用線上十億去幫助受飢的十億人口)。YouTube的News and Politics Manager, Ramya Raphagan告訴Mashable說“In the past we have rolled out self-service live-streaming for a small group of select partners. Today it is open up to all 16,000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YouTube Nonprofit Program.”(參考翻譯→過去,只有少部份與 YouTube 合作的團隊或夥伴,才能夠使用我們的網路直播;而現在,我們在 YouTube 非營利計劃中,開拓了超過 16000個非營利組織能使用此功能)


Update@7/4
6/26-6/30,在Worthy Farm, Pilton舉行的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創始於1970年,在這個新「視」代的時空背景下,據動腦新聞(Brain.com)《音樂節轉播 隨選服務接受度增》指出:「英國BBC,這次也獲得Glasto轉播權,透過多種媒體傳送即時影音給閱聽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觀察這次Glasto音樂節轉播後的行為統計資料,指出:
“The Rolling Stones saw 700,000 requests to the BBC iPlayer, ahead of 379,681 for Friday's headliners, the Arctic Monkeys, and 163,650 for Mumford and Sons, who closed the show on Sunday night.
The broad youth appeal of the Arctic Monkeys made them the most-watched band on mobile devices, with 59% of views of the Sheffield band coming from mobiles and tablets.
In total, 1.5 million viewers saw the broadcaster's digital coverage of Glastonbury across the three days, with 42% watching from smartphones and tablet computers.”
(大意→滾石樂團在BBC影音平台iPlayer上被觀看超過70萬次,不過年輕人喜愛的北極潑猴(Arctic Monkeys),則成為在行動裝置上觀看次數最多的樂團。‧‧‧‧‧‧。BBC也指出,這三天的音樂節活動,累積了150萬次觀看,其中就有42%來自於行動裝置。)
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
Update@7/4

Update@7/8
根據7/3 eMarketer指出,可參考圖三圖表:
In terms of video consumption, even as television remains the most popular media experience in the UK, digital video is seeing significant interest. As a case in point, for decades the BBC defined television in the UK; in the internet era, its iconic iPlayer set the standard for catch-up services.
(參考翻譯→在影音視頻方面,儘管電視仍是英國最流行的媒體體驗,數位視頻則可看到顯著的利益。舉例來說,幾十年來,在英國代表電視媒體的BBS公司,在互聯網時代,其代表性的iPlayer,成為了點播服務的典範。)
圖三:Websites that UK Internet Users Have Used to Watch Movies or TV Shows, Feb 2013

Update@7/8

3. 遇到批評,影片要不要下架?

摘要節錄:(陳建勳認為)品牌不應該怕批評,或是想湮滅犯錯的證據,而是應該坦然面對,勇於認錯、道歉。如果遇到網友反彈聲浪高漲之時,不應馬上下掉爭議的影片,因為馬上將影片拉下,不但網友會繼續上傳,還會被認為是湮滅證據,造成反效果;而最好的作法,就是承認錯誤,真誠道歉。
遇到這種負面聲浪時,考驗的正是經營團隊的危機處理!如果公司人人一張口,那麼出去穩定被叮得滿頭包。如果做錯,就該馬上真切且有誠意的道歉!像是近日麥當勞門市經理驅趕唐寶寶的新聞,即使王家人接受道歉,負面批評風浪不會就此打住,不可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討論指教!